越是圖片的“素顏”和“快餐”時代,玩法越是重要。網絡上各種圖片早已鋪天蓋地,你的圖片如何對消費者一擊即中?
隨著閱讀碎片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理當成為了流行語。
這是一個人比魚注意力還差的時代:2012年人的平均注意力為12秒,2015年人的平均注意力8秒,金魚是9秒。你精心編撰的內容需要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吸引眼球,以免大家的注意力被其他內容轉移,也因此“偷走”你的點擊率。
如何深深地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成為品牌越來越多思考的問題。
進入碎片化時代和進入讀圖時代,幾乎是相同的節奏。視覺內容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研究表明,大腦處理視覺內容的速度比文字內容快60000倍。所以,在推廣品牌時,視覺內容可以說是一圖勝千言。
傳統視覺設計vs現代視覺設計
在視覺營銷進入“素顏”和“快餐”時代,營銷圖片的“畫風”也發生了改變,簡單易懂的圖片正在成為平面設計的替代品。
還記得那些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平面設計作品嗎?畫風精良、創意含蓄,而對大眾接受者而言,很難在幾秒鐘內理解。在人比魚注意力還差的時代,很少有人會為了看懂一幅廣告而專注。
那么,對于視覺營銷,到底發生了什么?
傳統視覺設計
傳統的品牌視覺傳播,會先精心設計一張平面廣告(海報),然后通過各種連鎖化的媒體——雜志、報紙、戶外等等——不停地復制;或者利用一條電視廣告開展大規模投放。這種單向、被動接收的傳播,類似工業化的流水線。
現代視覺設計
現在的傳播是快速的設計,“制造”一張圖片,主動上傳到眾多新媒體開展社會化營銷;或制造一個線下的視覺傳達場景,吸引人們主動拍照或錄視頻,然后由第三方個體或平臺推動社交網絡分享。也就是先播下一個視覺營銷的種子,然后讓傳播自動發生,并產生網絡效應。
當一張富含信息或者娛樂價值的圖片上傳后,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圈子內的互動和交互,各種“關系”的聚合效應,會使得圖片成為激發傳播擴散力的原點。如果一張圖片所包含的信息和發布的時機、平臺結合能產生制高點效應,就將會帶動內容與社交關系的雙重擴散。
一張圖片,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社交媒體上,那些加入視覺元素的po文的參與度會高出180%;
相比于沒有圖片的文章,有圖片的文章的閱讀量要高出94%;
帶圖片的微博的評論數是純文字微博的1.5倍;
點擊圖片的用戶轉化成銷售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
93%的最受歡迎的臉書po文含有圖片;
人們僅僅能回憶起10%的文字,能回憶起65%的文字+圖片;
(數據來源:Marketing TechBlog)
品牌還能怎么玩?
網絡上各種圖片早已鋪天蓋地,你的圖片如何對消費者一擊即中?
新聞圖片
隨著拍照的普及和社交網絡的發展,將實時圖片發布于網絡,提高品牌推廣的時效性與真實感,已成為很多品牌事件的傳播形式,其中很多還效果不俗。在其中,重視新聞現場為圖片傳播設定特殊元素,可謂一定要用的招數。
我們一定不會陌生的是各種IT產品發布會,這其中又以蘋果產品的發布會為首。直至喬布斯去世,30多年來,蘋果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每次都能將新產品發布會升華至藝術的高度。雖然每年都是簡潔的背景,都是沒有差別的黑色T恤和牛仔褲,但發布現場圖片卻一再被人們轉發,試圖從中斷識出當季發布亮點。直到今天,人們回憶起喬布斯,頭腦中浮現的還很可能是他于發布會上的經典形象。
5月聯想集團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首屆Lenovo TechWorld。聯想CEO楊元慶、英特爾CEO科再奇、微軟CEO納德拉以及百度CEO李彥宏,這些科技界的巨頭共同出現,而范冰冰、郎朗、巴蒂爾的出現,則讓科技界的盛會多了一份娛樂氣息。現場發布的創新科技產品令粉絲尖叫,聯想高層楊元慶、劉軍與范冰冰、郎朗等人的現場合照也同樣令網友興奮,在網絡上引發更多的轉發和評論。
在所有的創意傳播載體中,平面化(靜態)視覺相對而言是最具綜合性價比優勢的:最容易實現、表達最直觀、成本最低、最容易見效。
創意海報
讀圖時代和小屏幕潮流引發了新的廣告革命——創意海報。創意海報,或是叫做噱頭海報,往往表達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或是情感態度,甚至很多品牌同時發布一組海報,以“強調”的方式加大對網友的吸引力。近幾年多個成功營銷案例,都與創意海報不無關系。
當年,在加多寶和王老吉官司打得“熱火朝天”之時,加多寶一系列“對不起”海報成功扭轉了敗訴的頹廢之勢。利用正話反說的形式,極具“嘲諷”意味的文案,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怕上火”的加多寶卻在行業中點燃了一把“道歉體”海報之火。隨即小米等多個廠商紛紛模仿,推出各類道歉體海報。甚至連老冤家王老吉也跟隨推出了同樣模式的“沒關系”海報對應。絕對是近年來創意十足的經典海報營銷案例之一。
Jeep汽車的油耗高、不適合在城市里開的特性大家基本都清楚,但Jeep似乎偏要反其道而行——雖然我們油耗高、但是我們可以隨意停車啊。于是,一系列創意海報就這樣出爐了——騎著隔離帶、甚至開上臺階都不在話下。只要開了Jeep,在任何艱巨的客觀環境下都可停車。但是所有廣告中都看不到任何的Jeep車,簡單的幾條白線勾勒的停車位說明了一切。簡單、聰明、直觀,可以說汽車行業始終是創意文案最好的踐行者。
圖片互動
如果說噱頭海報還需要品牌謀劃創意的話,那很多品牌更聰明地調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積極性,在與消費者的圖片互動中,完成一次漂亮的營銷戰。在UGC環境下,人人都可成為攝影師和設計師。
去年蘋果公司推出Shot on iPhone 6活動,從社交網絡挑選出用戶用iPhone 6拍攝的精美圖片,并將其中162張圖片直接用作廣告。直接以用戶的攝影作品作為廣告圖片,對于蘋果來說,大膽而又討巧,既加大了廣告的話題性與傳播度,同時還切實凸顯了產品的拍照功能。
耐克公司很早就采用Instagram打造品牌形象,對Ins的巧妙使用也說明他們熟稔社交網絡背后的心理學,洞悉目標受眾心態。從使用打上#字標簽短語鼓舞人心的策略,到始終傳遞“以粉絲為先”的信息,耐克公司將一直在拓展以客戶為中心的使命。諸如Never Not Running和MakeitCount這樣的內容很容易讓粉絲們感到倍受鼓舞。耐克的圖片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的運動瞬間,用“Just Do It”這樣的話語激勵普通人。耐克公司的創意點子還不僅限于對Instagram的簡單運用。通過PHOTOID,粉絲們可以將自己的Instagram照片作為自己所心水的耐克鞋背景。PHOTOID使得粉絲們能夠構思、設計并分享他們的創意。耐克也由此獲得了更多的內容,調動了粉絲參與的積極性。
手機拍照變得越發方便不假,而女人天生愛自拍也是真的。很多美妝品牌自然關注到了“自拍”這一領域。以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為例,發現很多女性喜歡在Pinterest等圖片社交網站發布自拍照,在2014年絲芙蘭發布了自家的圖片社交網站,消費者可以發布自拍照,而絲芙蘭可以通過照片數據,反推適合用戶的品牌和產品,并郵件告知。
不論是蘋果,還是耐克、絲芙蘭,都是通過圖片與消費者進行了有效溝通,并有效推廣了自身品牌。
視頻入口
提到圖片,可能很多人會說,隨著移動網絡的提速,視頻會比圖片更有吸引力。原則上說,視頻本身的內容深度和傳播效果要大于平面,但是一般性的視頻廣告或短視頻,如果沒有一張有感染力的圖片作為入口,也很難吸引人們點開。
視頻的關注和瀏覽要求人們付出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在注意力碎片化時代顯然更難做到。這就更需要通過平面媒體來擴大傳播面和關注度。“平面”有時只是一個“故事”的瞬間定格,是一個視頻的千萬分之一的時間截面。一張平面,就是一個聯結記憶、啟發聯想的窗口。
比如,明星佟大為當優步的司機,在很多移動端媒體以截圖形式作為新聞出現,這個“新聞”即使沒有包含視頻鏈接,也會吸引很多人搜索視頻一看究竟。此時,這個“截圖”也就不僅是一張圖片,也成為一個導引觀看視頻的入口了。NewBalance致匠心、NIKE“跑了就懂”的視頻營銷,也都采取了通過平面來擴大視頻入口的策略。因此,在設計平面廣告的時候,請先想想,你的設計應該如何與視頻相連接?
圖片敘事
既然讀者沒有時間和精力看文字,那就索性通篇都用圖片,用圖片完成一次華麗麗的敘事。微信圖片營銷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新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用戶不會像PC時代那樣都寫出幾百上千字的文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更喜歡使用一張圖片或多張圖片來表達更多的事情。從移動端內容創造上來說,圖片逐步取代文字或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更多的內容創作將會向圖片傾斜;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用戶會更喜歡用簡單的東西來描述完復雜的事情。
一提到故宮蹦到大家腦子里的都是“三皇五帝”“威武莊嚴”,但最近一年,故宮突然開始以“軟萌賤”的形象刷了朋友圈的屏,圓鼓鼓的臉還有傲嬌的語氣表情,都堪稱其行走社交網絡的殺手锏。放眼看一看故宮官方微信賬號——故宮淘寶,每一篇推送幾乎都是“圖片敘事”,將各種傳統圖片進行“萌化”處理,只用圖片就能把你萌翻,還要文字作何。如前幾天為了配合“奏折系列折扇”的推廣,其推送了一篇名為《朕生平不負人》的文案,以大量歷史、搞笑圖片講述雍正帝與年羹堯之間的小故事,直至最后售價35元一把的折扇堆滿屏幕,也還是讓人覺得趣味十足。
如何挑選一張能夠被廣泛傳播的圖片?
要足夠簡單
平均注意力只有8秒,平實與簡單更符合讀圖時代的閱讀速度,但這種簡單更多是指邏輯層面的簡單,絕不是圖片質量的簡單粗暴!將反射弧的時間縮短到最短,最好使眼睛與大腦在同一頻率之上。如加多寶“對不起”系列海報,雖然每張不盡相同,但是每張都是一個哭泣的男孩兒,加之“對不起”三個大字,海報整體風格簡潔,寓意明確。下一秒,可能就有更具吸引力的圖片進入視野,所以,不會有人再聽你啰嗦,最好長話短說。
要有一種情緒
鮮明的態度和情緒,在嘈雜的互聯網上更容易引發共鳴,也就更容易被網友廣泛轉發。2012年網易門戶繼發布“激發每個人思考,態度就在你身上”系列平面廣告之后,再次以此為主題,推出了全新黑白風格視頻廣告,表現形式上延續了之前的大膽風格。以超近視距的影像特寫來表現存在于每個人身體上的人生態度。“扛得住壓力,頂的起真相”“不為博眼球,只為近人心”、“慎言多思”等多個態度宣言,借用刺青的形式,闡釋網易“有態度”的理念,加強“更具活力、年輕、有個人觀點”的品牌形象。
如果可以,試試超出常規
平鋪直敘、理所應當,向來都不夠吸睛,很多成功的圖片營銷,都勝在了“不走尋常路”。小米聯合創始人團隊那張“致青春”版本的圖片海報,把團隊和電影借勢結合在一起,在當時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IT創業團隊與青春偶像電影,本來十分不搭,但這種違和使得海報反而富有新意,在新鮮感之后體味到的是IT創業始終不能或缺的那份青春與夢想,一個簡單的移步換景使傳播效果提高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