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鮮蜂與社區便利店的合作是多維度的,一方面給社區便利店日配貨品,貨品是由多個品類組合,保證商品豐富度,同時除了便利店常規的到店客流消費外,APP為社區便利店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增加了小店額外的訂單流水,小店送的貨是自己的,利潤由店主獲得。
基于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不再被看好,生鮮行業也是響起一片唱衰聲,無論是已經成型的獨角獸還是創業者,都在一片陰郁中掙扎甚至夭折。
美團兼并了大眾點評后,流言紛紛,滴滴合并了Uber中國,也被質疑。誠然,互聯網開放本質決定了互聯網企業要比傳統線下企業受到更多的曝光和質疑,愛鮮蜂也不能例外,因為與O2O和生鮮都沾邊,而似乎受到更多質疑。打開愛鮮蜂APP,“掌上便利店 1小時速達”赫然醒目。
關鍵最后一公里的最后邏輯
社區電商發展至今,幾經迭代,已經和傳統電商相輔相成,解決了傳統電商存在的諸多硬傷,包括:假貨問題、支付問題、售后問題、誠信問題,以及交易方便度、配送及時性等問題,主要體現的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體驗問題。
最后一公里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區渠道的下沉和滲透,未來社區電商將通過建立社區服務網絡,并以星探的方式,在各個社區深度挖掘一大批優質的閑散勞動力,然后通過組織培訓和適度包裝后,可以為社區電商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一攬子服務,包括:以生活用品為核心的活體廣告;以“微連鎖”形式提供的代發代收物流配送;以“流動便利店”拓展的電商零售;以假貨和誠信評估、無擔保支付為核心的信用體系建設服務。
因此,線下最后一公里綜合服務體系的建設將成為電商閉環競爭的焦點。
起源于社區電商,有別于社區電商
愛鮮蜂的核心本質是1小時速達的“掌上便利店”,專注于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隨意的購物體驗。要想扮演好消費者的掌上生活超市的角色,從為C端用戶提供服務的角度看,愛鮮蜂提供的30—60分鐘即時配送的服務,打通了社區配送最后一公里,而30—60分鐘閃送的服務則是通過與社區便利店達成合作,采用眾包形式來完成的。
社區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問題,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關于自建物流團隊還是采用眾包方式配送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再爭論。實際上,任何方式都要看是否適合當下發展的要求。自建物流團隊配送的前有社區001、多點,后有前期的閃電購,采用眾包配送則是京東到家剛亮相時的主打,也有很多商家慢慢采用了多種配送方式結合的方法。請合作社區便利店完成最后一公里上門配送的服務,一直也是愛鮮蜂被質疑的問題,所以愛鮮蜂說,自己與社區便利店合作不僅僅只是提供配送服務一環,如果沒有自身價值在其中,合作便利店只承擔跑腿角色賺取配送費,很難讓雙方合作有更長遠的發展。
愛鮮蜂與社區便利店的合作是多維度的,一方面給社區便利店日配貨品,貨品是由多個品類組合,保證商品豐富度,同時除了便利店常規的到店客流消費外,APP為社區便利店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增加了小店額外的訂單流水,小店送的貨是自己的,利潤由店主獲得。在零售逐漸下滑、社區便利店受到其他零售體擠壓的情況下,這種合作為傳統的社區便利店提高了營收,電商成為一種工具,給便利店帶來更好的方式黏住顧客,提高坪效。
電商與新零售
當互聯網深入變革社會時,它已經和社會融為一體,互聯網下半場已經開啟,上半場沒機會了。城市里電商的競爭早已是“血海”一片,炒作了多年的雙十一也難玩出什么新的花樣,巨頭也早已攻進農村和海外,哪里還有什么機會?
對于本質,愛鮮蜂“掌上便利店1小時速達”這個定位非常堅定。對愛鮮蜂來說,最大的優勢是:既能為便利店提供其他渠道很難提供的“水果+鹵味+休閑零食”整盤服務,又能為用戶提供線上下單渠道,而且二者可以直接銜接。在這一點上,“新零售”是愛鮮蜂上上下下的認知。
天貓和京東占據了消費者大部分理性消費場景,比如說消費者要買一套衣服,他們會去新零售平臺貨比三家,仔細比較款式、看看價格、問問好朋友……而愛鮮蜂定位于消費者隨意、即時、突發的消費場景,比如說,早上來不及吃早飯,可以在路上下單購買面包、牛奶,到單位正好送到;下午精神困頓想吃東西提神,可以在愛鮮蜂下單買水果、酸奶,跟同事一起分享;晚上家里紙巾不夠了,去網上買已經來不及,就可以讓愛鮮蜂送上門還可以順道捎一瓶沐浴露;周末有朋友到訪,可以在愛鮮蜂點啤酒、鹵味,招待朋友很方便,如果家里有其他的瞬間需要也可以滿足。
此外,傳統的電商僅僅是把線下店鋪搬到了線上,批發市場變成了淘寶,而愛鮮蜂是基于線上線下全面整合資源的一家零售企業,在整個供應鏈條上,從上游的產品制造到下游的包括用戶、商品、營銷的全面一體化,而不只是簡單地賣貨。在新零售時代,愛鮮蜂將以實體門店、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為核心,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實現商品、會員、交易、營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不僅將向顧客提供跨渠道、無縫化體驗,還可以向上游品牌商提供供銷依據,合作店鋪同樣獲得收益。
這一切都有賴于技術的支持和線上和線下資源的融合,而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流量的互導,也不僅僅局限在線上下單消費、線下提供上門配送。線上和線下兩個不同場景的消費營收都是愛鮮蜂這個“便利店”的營收,而在將來線下社區便利店以“一寸近一寸金”的地理位置優勢,還能承載起更多的生活服務場景,這一些都是可以想象的。
互聯網對商業的改造還在繼續,電商已經成為過去式,大賣場也難久矣,便利店這類小型業態得到發展機會,超市更注重生鮮和體驗,這些都是新零售改變舊零售的案例,而愛鮮蜂已經踏上了萬里長征第一步,雖然變化還在繼續。